一九零八年十月十六日,早期南来的先贤们,除了眼光放得很远也很重视社群团结,因而组织起来,倡办了柔佛州当年首创的‘中华商务局’。当时,先贤们亦非常注重母语教育,于是在位于大马路的浮脚屋会所左侧搭起亚答屋,创立了当时的‘启蒙学堂’,为峇株巴辖的华文教育奠下良好的基础。一九一七年,黄怡根当选会长,并将商务局改名为现今的‘中华商会’。一九一八年,‘启蒙学堂’改名为‘正修学校,尔后于一九二八年在峇株华商的联合下,把正修爱群两校合并,统一董事会。一九一九年,成立同仁医社;同年接管华人公冢华山亭,并与光复后,转交中华公会接管。一九四零年,筹办华侨中学(即现今的‘华仁中学’)。一九二八年,在树胶同业、米商、枳椰商的协助下,成立中华商会建筑委员会,新会所于一九三一年正式落成。
峇株巴辖中华商会在成立时,除了为会员谋求福利与权益外,对政府法令、地方议会的执法、官员执行的偏差等,都尽力收集市民们的意见,提呈当局,协助会员与市民解决难题。另外,商会也时常向有关当局与全国华商最高机构提呈国家经济课题的建议。除此之外,对于华教慈善事业、协助中国抗战、救济中国难胞的工作,商会也竭力地倡导与响应,俾各项发展工作都能顺利完成。
时过境迁,峇株巴辖中华商会随着巨轮的转动下,累积了她百年的历史价值,但依旧秉持着先贤们创立的精神,继续扮演着带领华商与华裔的积极角色。